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战略研究

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对策调研系列情况--河南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 发展基础仍需夯实

日期:2016-10-30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号: 打印本页

  一、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以提升产能为基础,全面巩固粮食生产优势。河南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整合各部门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新建高标准粮田473万亩,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增产模式和技术。今年夏粮总产达695.4亿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预计仍是丰收年。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河南省明确提出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瓜果,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的“四优四化”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115万亩,发展强筋和弱筋小麦300万亩左右,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00万亩。安排农业结构调整补助资金5800万元支持蔬菜及苗木花卉产业、农产品加工、畜牧水产生产和市场建设等。

  (三)以增效增收为目的,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目前,全省规划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已达517个,集群聚焦的企业有3650个。以产业集群引领型、加工企业延伸型、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提升型、休闲农业拓展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型发展模式为依托,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稳步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四)以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广精准农业应用示范,建成了全省小麦苗情远程监测、大田智能物联等系统,建立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30多个。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了网络服务平台,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比如,科云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集成智能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基地。金秋果业公司打造了“山果演义”等电子商务知名品牌,销售额稳居互联网同行业前10名。

  (五)以规模经营为目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河南省制定培训规划,采取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补贴、金融、保险和设施用地于一体的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政策扶持体系。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发展种苗繁育、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确权登记颁证面积占全省家庭承包面积的56%,土地流转率达到40%。

  (六)以保护生态为中心,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着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1.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已达75%;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示范。积极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深化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

  二、关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据济源市反映,该市山区面积占70%以上,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制约本地蔬菜种业发展。正阳县反映,该县是花生大县,但花生机械没有纳入国家农机鉴定大纲,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

  (二)国有粮库库存居高不下,仓容压力日益加大。各地普遍反映存在国有粮库库存紧张的问题。延津县、正阳县目前空仓仅有3万吨和1万吨,勉强能够完成今年托市收购任务。据粮食部门反映,国家对粮库设置标准过高,国有粮库单库容量要在5000吨以上,民营企业单个库容要达到1万吨以上,导致部分国有粮库和大部分民营企业即使库容闲置也不能进行托市收购。

  (三)粮食价格不断走低,农民收益持续下滑。据种粮大户张文明讲,上半年300多亩小麦,亩均收益只有200元左右,玉米这一季如果按当前0.7元/斤计算,每亩赔270元,全年都赚不到钱。此外,据多地反映,今年河南大部地区的小麦受自然灾害,品质下降,只能低价卖给加工企业,收益进一步降低。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济源市为破解抵押物不足问题,探索进行农村产权股权抵押,但银行没有股权抵押这个科目,导致实际中很难落实。此外,银行抽贷,导致加工企业资金紧张、开工率下降。

  (五)农业投资项目小而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当前涉农项目资金体量小、渠道多、投向广,“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打酱油的钱、不能去买醋”,而且要求同一地块不能重复投资,农业建设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不配套,农民不会调不愿调。由于配套政策不足,农民群众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普遍不会调、不愿调,不知道怎么调、种什么。

  三、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河南重点河道及支流治理,加大高标准粮田项目投资力度,明确粮食核心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享受中央与地方8︰2的投资扶持政策,取消县级配套资金要求。二是加强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支持河南开展小麦、玉米超高产新品种选育及超级水稻的新品种开发,加快重大涉农科技平台建设。三是加大支农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实施和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细化分等分级标准。在河南开展粮食差价补贴试点或差价保险试点,新增补贴向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经营者倾斜。四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主要农产品新品种选育、玉米烘干设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支持力度。完善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政策,破解收储难题。在粮食核心区内以一定规模的基本农田,规划配套一定的养殖、仓储晾晒和加工用地。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方式,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

  (调研成员:办公厅,井钦锋、梁希震、马孟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