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乡村振兴

“四化”联动扎根基 “三产”融合促提升——山东省新泰市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升级版

日期:2020-08-26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以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优一接二连三”,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加快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升级版。先后跻身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振兴一等县。

一、夯实根基,实现融合发展新提升

园区化引领。推进以柴汶河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心,莲花山旅游度假区等 10 个特色产业优势区为拓展,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 万个新型经营小农户共同发展的“一带十区百园千社万户”工程,实现园区集中、产业连片。建成惠美“百合和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 124 家,园区连片经营面积达到 16.2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5%。成立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建立林果、蔬菜等6 个发展协会,发展有机茶、泰皇菊等名优农产品 10 万余亩,建成石莱有机茶业、羊流百合等一批特色小镇和 345 个农业特色专业村。大力实施企业联姻、集团注资、外资嫁接、民资撬动“四个一批”工程,累计引进工商资本 87 亿元,中电国际、中国华能、鲁商集团、新农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优质资本、项目落地新泰投资农业。品牌化发展。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行农产品基地准出和追溯制度,在乡镇街道建立农残检测室,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安装视频监管设备,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达到 384 个,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 65 万亩,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名茶、名果、名菜、名粮、名药“五名”工程,着力发展新泰芹菜、楼德煎饼等特色农产品,打响“新泰心农放心吃”品牌,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5 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产品 8 个、山东著名商标 6 。泰茶“良心谷”产业生态示范园获得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中国五方有机认证,“北方玉芽”牌白茶在“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链条化提升。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发展林禽、林虫、林药等林下经济 22.3 万亩,建成生物有机肥、秸秆发电等循环利用项目,全市畜禽粪便、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90.8%。大力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业加工企业达 111 ,其中畜禽产业形成“饲料-种禽-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羽绒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完整产业链条。建成专业性农产品市场 221 处、涉农中介机构 1000余家,2/3 的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知名超市开展合作,鲜活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 30%

二、创新业态,拓展融合发展新路径

“农业+光伏”连天接地。紧紧抓住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机遇,积极探索“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路径,采取“沉陷区+农业+光伏”模式,规划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采煤沉陷区2000瓦农光互补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第二批“光伏领跑者计划”,打造“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融合链。目前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可实现发电收入 5亿元,建成各类农业设施大棚 9620 个,年产优质蔬菜 5 万吨,安排 1.5 万人就业,沉陷区变“包袱”为“财富”,成为全国首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沉陷区光伏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电商”牵市进户。实施百村电商工程,在省内首创线上平台+综合服务实体的“买卖提”农村电商模式,建成电商平 36 家,发展骨干电商企业 107 家,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 776 家,引导农民开设网店 3752 家。线上建立“杞农云商”分销平台、“买卖提”服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对接;“线下”建立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园、市级配送中心和村级农产品电商服务站三级实体,对接农业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买新泰、卖全国”。新泰市跻身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市。“农业+旅游”上山下乡。顺应农业由生产功能向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转变的趋势,强化园区载体优势,深挖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等功能,满足人们对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需求,培育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与鲁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莲花小镇被评为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泰茶“良心谷”、长兴“百汇庄园”晋3A 景区,目前正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十朵金花”。龙廷镇掌平洼村建设“观光+休闲+度假”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旅游地,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19年实现收入727万元。每年组织开展百合节、樱桃节、O2O购物节等节庆活动,全市建成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3家,打造全省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保障供给,培强融合发展新优势

要素资源聚集发展。制定含金量十足的“人才十条”,设立 1 亿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 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先后引进“两院”院士 11 人、长江学者 3 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5 人,选聘科技副职 99 ,推动了人才“上山下乡”。引进设立李天来院士、印遇龙院士等 6 家院士工作站,与山农大合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依托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在惠美农牧等现代农业园区设立乡村振兴试验站,在天信农牧成立现代农业循环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新泰市富美乡村振兴发展集团,注册资本 1 亿元,集中资金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融合重点项目。利用土地市场化配置、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推动土地资源变资产、资本、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 20万亩,新增耕地 4 万亩。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依托工商资本资金、技术、理念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优势,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建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2,以“肉鸭+设施蔬菜”为主导的农牧循环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全市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等链式经营格局。乡村事业全面发展。通过“三产”融合振兴农村产业,引发叠加裂变效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85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87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过100万元的达到47个、过千万元的达到11个。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美丽乡村577个、集聚型农村社区81个。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