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聚焦重点 强化统筹 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政和县隶属福建省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79.6%,是“中国茶叶百强县”。近年来,政和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抓南平市整市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机遇,坚持绿色为底、生态为盘,聚焦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四化”要求,系统谋划县域单元产业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一、聚焦要素保障,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强化耕地保护。用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系列惠农政策,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开展山垅田、撂荒地复垦复种。2023年全县发放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农机补贴2307万元。124个党支部结对124个行政村,复耕复垦撂荒地1567.8亩。补齐设施短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提升机耕道建设,及时修复水毁沟渠、拦水坝,全力改善农田灌溉排水条件等,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3%。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创新推行“森林生态银行”,持续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7个。
二、聚焦源头管控,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实施秸秆还田,加大有机肥施用,扩种绿肥,持续增加土壤有机养分,不断降低化肥使用总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面积超23.5万亩次,推广示范种植绿肥6.5万亩次,全县化肥使用总量比上年减少2%。推广“绿肥+果园、田园、茶园”模式及绿肥周年覆盖技术,建立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示范片10个。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推进科学用药,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高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理化诱控产品使用量,引入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全县绿色防控面积13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8.9万亩次。狠抓兽用抗菌药减量提质。深入实施养殖“减抗”行动,围绕生猪、家禽等重点产业,及时发布畜禽养殖场名录,力保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大力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养殖环节规范用药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兽用处方药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兽药规范使用承诺制度,全面落实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
三、聚焦科学治理,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引导15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更新设施设备,实现粪污处理配套100%;指导2家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标准化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7.27%。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以秸秆还田替代化肥使用,持续培肥土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秸秆还田约1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91.6%,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方案,分级设置回收点,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全域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2023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6吨。
四、聚焦品质提升,推进农业产业模式生态化。打造绿色基地。探索生态发展模式,打造东平镇光伏设施农业、星溪乡东峰农业等10个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49万亩,建成5个白茶标准化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增加绿色供给。制定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发展高山特色蔬菜、禽类等特色农产品,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打造“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区域公共品牌,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2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7个。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禽类、茶叶等产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圣农鸡肉系列熟食品,研发白茶酒、茶饮料等茶衍生品,探索发展农旅、文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