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绿色发展

吉林省通化县发展“四地”农业模式 破解高寒山区绿色发展难题

日期:2020-03-26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年来,通化县针对山多、地少、高寒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聚力探索发展高寒山区林地、耕田、湿地、水源地“四地”模式,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壮大非林地人参、水源地生态蓝莓、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高寒山区农业绿色发展

  一、优化人参产业,发展林地生态农业模式针对传统人参产业“毁林种参”问题,通化县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健全人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引导人参企业、参农“引参下山”,推广平地人参技术加快推进相关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产业园区入驻商户770余户全县人参留存面积6.8万亩,其中林下参留存面积为4.8万亩、园参留存面积为2万亩,长白山人参品牌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4288亩。鲜参产量3920吨总产值达55亿元。 

  二、开发休闲农业,发展湿地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路子,依托特色产业,打造推广“人参之路”“大樱桃采摘之旅”“贡米田园观光”“大榛子采摘”等精品特色产业旅游线路,建设光华蓝莓小镇、西江贡米小镇等特色小镇,推进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县共打造15条精品路线,经营主体300多家,从业人员19670人,全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总收入达31800万元,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初具规模的休闲农业旅游企业。 

  三、聚焦循环农业,发展耕地生态农业模式聚焦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组建国内外科研院校技术研发团队,系统构建“鲜食玉米有机种植、秸杆青贮黄贮、氨化饲料养牛、废弃物生产沼气、有机肥生产与还田”的闭生态种养模式。2019年试点推广有机青食玉米2万亩存栏育肥牛7000头;处理秸秆1500吨、粪污4800吨。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1100余户,共同开展新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户均增收2万余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700余人。 

  四、探索新型产业,发展水源地生态农业模式通化县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积极发展水源地生态蓝莓。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蓝莓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生产示范工程”。通过推广“测土配方发酵有机肥+玉米秸秆床面覆盖技术”技术模式,解决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酸化等问题。目前,该县蓝莓年产量3000吨,产值1.6亿元。水源保护区年化肥施用量减少 11.79吨农药施用量减少 0.52吨,利用畜禽粪便制作生物有机肥 5200 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难题正逐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