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脱贫地区产业发展

河北省:健全“七大机制” 织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网

日期:2023-12-20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河北省环抱京津,东连渤海、西倚太行,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平原和海滨全地貌类型的省份,共有国定脱贫县45个、省定脱贫县17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近年来,河北省建立健全“七大机制”,着力防范产业发展各类风险,不断夯实脱贫地区产业振兴基础。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针对产业发展不同风险,分别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如围绕抗灾救灾工作,成立洪涝灾害重建领导小组,由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粮油组、特色作物组、畜牧兽医组和渔业组,重点做好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灾后处置等工作。强化政策指导。制定出台产业风险防范化解指导意见,从自然灾害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项目运行失败等7个方面制定防范化解措施。强化调度落实。每年印发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对风险防范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定期调度进展,指导市县落实落细。

二、健全监测筛查机制。建立信息平台。开发“全省脱贫产业信息统计系统”,覆盖14个市、全部脱贫县,统计不同类型产业、主体、帮扶方式带动脱贫户增收情况。全面监测预警。按照省调度、市审核、县采集程序,每年6月、10月两次更新数据,每年7月、11月对同周期产业收入减少20%以上的脱贫户进行预警,建立帮扶台账,分类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开展定位监测。在全省筛选1515户典型脱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坚持月统计、季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或减收苗头,为产业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三、健全灾害应急机制。部门高效联动。联合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组建联席会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分类精细响应。省级制定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蔬菜、畜牧等15个产业应急分预案,分类制定灾后补救措施。应急保障到位。提前做好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后第一时间应急物资到位。应对今年“杜苏芮”台风,组织362名专家巡回指导,调用排灌机械53.6万台,调剂种子106万公斤,有力保障应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四、健全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十项服务,到村到户到项目精准服务。好创新驿站。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企业(园区)为运营主体,组建脱贫地区农业创新驿站120家,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强化基层培训。近三年培训县乡村农技人员3600名,遴选特聘农技员450名,每年培训种养加能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1万余人。

五、健全产销衔接机制。下好“先手棋”。依托省级产业创新团队,每季度对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拓展“新通道”。线下组织脱贫地区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线上组织举办“冀有好物线上助农”等活动。今年累计举办100多场河北净菜进京“六进行动”,提升农产品在京影响力。打造“好品质”。培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脱贫地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430个。

六、健全项目运营机制。把好“准入关”。对准备入库产业项目,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对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坚决拒绝申报。把好“质量关”。按照国家“四个一批”新要求,严把关键环节,建立项目台账,开展风险排查,加强日常调度,确保项目质量。把好“服务关”。在全省开展“农业投资项目提升年”活动,实行各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每月召开调度会议,推进政企恳谈、服务专员、手续代办等服务,全程跟进解决企业困难。

七、健全金融保障机制。探索“新模式”。15个脱贫县试点“农村金融服务专员”,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在40个脱贫县试点“富农产业贷”,今年发放贷款金额54亿元。搭建“新平台”。举办银企对接会、经营主体融资政策线上宣讲等5期活动,组织10余家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建立政企对接、银行跟进服务制度。拓展“新品种”。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86个产粮大县。在23个脱贫县开展特色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三年落实保费补贴资金6000万元,提供20亿元以上产业风险保障。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