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产业扶贫

重庆市巫溪县:七大”利益联结模式让产业扶贫成为“源头活水”

日期:2020-11-05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施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重庆市巫溪县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探索建立要素入股、以房联营、服务协作、联合合作、反租倒包、订单生产、流转返聘等七大利益联结模式,将1239个新型经营主体与5680户建卡贫困群众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让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源头活水

一、做法及成效

(一)探索“要素入股”模式。将资金、土地资源、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股权量化,由合作社负责经营,实行按股分红。一是大河乡红光村组建金丰泰养殖专业合作社,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45户农户以现金入股75万元,17户农户(贫困户13户)将25亩土地折价入股,修建标准化鱼塘32个,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鲟鱼养殖项目,2019年养殖鲟鱼6万余尾,年产值达200万元,62户入股农户户均分红3400元。二是峰灵镇谭家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人头股”“土地股”“资金股固定收益+股份分红分配机制,发展冬桃1153亩。2019年冬桃挂果10万斤产值11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7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就地务工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天元乡新田村19户农户(贫困户8户),将187亩土地入股林熠专业合作社,种植樱桃65亩、冬桃10亩、药材187亩,2019年,受益农户通过企业务工、土地入股分红,户均增收5000元。

(二)探索“以房联营”模式。开展经营业主、村集体、农户三方合作,农户以住房及附属设施入股,村集体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经营业主负责投资对农房进行改造并发展乡村旅游,在协议期内对村集体和入股农户实行保底分红。一是通城镇长红村探索以地入股、以房联营模式,由巴渝民宿公司出资902万元,贫困户通过财政补助、地票收益等方式出资334万元,建成休闲民宿18栋。客房收益公司提成20%,餐饮、农副产品收益均归贫困户所有。自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客房收入37.8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8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农特产品84万元。二是红池坝镇茶山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租用柑子坪4家农户(贫困户3户)四合院,引进宁之源公司将其打造成民宿接待中心云中客栈,自20199月试营业以来,吸纳贫困户就业6人,贫困户务工增收7000元,公司每年向村集体分红6万元,并按住房面积付给贫困户租金1.2万元。三是天元乡新华村引进春旺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红池天谷生态康养度假村,已建成红池天谷接待中心,并带动周边农户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房,由公司统一运营,公司与农户按1:9比例进行收益分成,已吸纳贫困户15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户均增收4500元。

(三)探索“服务协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将原料加工环节交与农户生产,或为农户提供种()、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等服务,从而实现双赢。一是腾展家禽养殖公司,为农户提供大宁河土鸡苗,免费提供药品,开展技术培训,无销路的由公司保底价回收,保证养殖户利益。年发放鸡苗350万羽,带动1.3万户农户(贫困户1.1万户)饲养大宁河鸡,户均增收2000元。二是宁河刺绣有限公司开办宁河绣娘扶贫车间,吸纳培训学员从事工艺刺绣、家居绣品等产品生产,培训通过后与公司达成劳务协议,在家即可制作刺绣产品。目前,公司已发展刺绣车间4个,吸纳工人210人(贫困户137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四)探索“联合合作”模式。以公司(大户)+合作社+贫困户为基本组织形态,鼓励贫困群众与公司、合作社、大户结成利益联结体,抱团发展,按比例分红,实行利益共享。一是古路镇观峰村推行股权量化·保底保利模式,建立村集体+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集体乡村旅游。村集体将公共设施、乡村酒店、山林土地折价成541万元,控股51%80户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102万元入股,占股9.5%;企业投资420万元,占股39.5%。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利润30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39户农户集约土地2500亩,发展农业观光、花果采摘、乡村度假等服务项目,户均增收1万元。5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户均分红2000元。二是城厢镇酒泉村组建酒全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推动青脆李规模化发展,发展脆李6000亩(成龄果树3500亩),合作社年销售脆李400万元,为村集体分红12万元,带动6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同时,成功举办浪漫李花唯美酒泉李花节5届,吸引万余游客游园赏花,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10户,年收入达100万元,探索出一条春赏李花、夏摘李果的农旅融合致富路。三是天元乡像坪村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大户带散户模式抱团发展,将11户农户(8户贫困户)相对分散的山林、土地等资源统一规划、集中整合,集中发展毛猪1000余头、黄牛50余头、山羊500余只、中蜂300余群,农户通过务工、土地入股户均增收1.5万元。

(五)探索“反租倒包”模式。将土地整体流转,引进市场主体发展长效产业,并将土地反租给贫困户发展蔬菜、药材等短期产业,贫困户除获得租金、薪金外,还能获得短期产业收益。一是红池坝镇茶山村建立公司+集体+农户模式,集中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果园,收益按65305比例分红。在果园未见效期间,企业将果园反租给4户大户套种辣椒308亩,生产资料由企业包干,产品收益按农户与公司73比例分红,年产售辣椒50余万斤,亩均收益3000元。示范果园吸纳140户农户土地,每亩获得租金400元,并带动66户(贫困户25户)参与季节性务工,户均增收3400元。二是天元乡天元村仁贵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30亩,平整后反租给19户农户(贫困户16户)种植中药材,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和管理技术,实行订单保底回收,超过预期效益实行二次分红,农户在从事中药材发展中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收入,户均增收1.1万元。

(六)探索“订单生产”模式。通过签订订单协议,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约定交售农畜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农户按照约定开展种植或养殖,由企业统一收购,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又实现稳定增收。一是发展订单烤烟。采用订单种植+烟叶保险+保底收购模式,鼓励贫困户订单种植烤烟,发展烤烟2.61万亩,参与种植农户767户(贫困户274户),实现户均增收8.8万元。二是发展订单粮草猪。与本土大型超市我的家生活广场合作,选定7个粮草猪发展基地,与560户(贫困户156户)养殖户签订订单养殖协议,订单饲养粮草猪2378头。公司指导农户严格按照养殖规范十统一”“圈舍环境五必须要求养殖,并按高于重庆猪价网土杂猪均价40%进行统一回收,保证养殖户效益。去年完成订单销售1600头,户均增收0.7万元。三是发展订单中药材。天星乡寒峰村依托尚农农业专业合作社,与31户贫困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种植前胡、金荞麦,年产值58.4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四是发展订单蔬菜。长桂乡依托重庆建工集团、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重庆市建筑业协会等帮扶集团职工食堂,订单认购贫困户土鸡、蜂蜜、腊肉、蔬菜等农副产品70余万元,其中5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200元。

(七)探索“流转返聘”模式。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返聘农民务工获得劳务收入。一是胜利乡胜利村天平农业发展公司祥和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租用土地480亩,发展高山蔬菜,年支付租金19万元,返聘当地农户55人(贫困户32人)参与季节性务工,年支出工资40余万元,户均增收7300元。二是青山包专业合作社在尖山镇川山村、白云村租用600亩土地发展药材,支付租金25余万元,返聘当地农户临时性用工达110人(贫困户25人),支付工资80余万元,户均增收7500元。

、经验启示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前提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推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才能确保有利益可联结。当前,市场主体普遍面临比较严峻的生存压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带贫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保障市场主体活下来,确保贫困群众受益增收。

(二)选准利益联结模式是关键。利益联结有很多模式,到底选择哪一种模式,对于利益联结能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要结合本地特点,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贫困户实际情况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计利益联结模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托管代养、代种等等利益联结模式,对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合作、订单、劳务等利益联结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重点。利益联结必须杜绝坐等分红”“一股了之等问题,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让贫困户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才能确保利益联结的可持续性。